交通部觀光署「自助入住機」補助申請全攻略:從資格審核到經費核銷的完整指南

第一章:補助計畫概述:您的旅宿符合資格嗎?

為旅宿業者提供一個清晰的框架,以便在投入時間與資源之前,能快速且準確地評估自身是否符合交通部觀光署(下稱觀光署)針對「自助式入住櫃台」(Self-Check-in Kiosk,或稱自助入住機)的補助資格,並充分理解補助的財務範疇與政策精神。

1.1 政策目標與補助精神

交通部觀光署推出的「獎勵旅宿業品質提升補助要點」,其核心宗旨在於鼓勵觀光旅館業、旅館業及民宿業者積極「打造友善、智慧服務空間及提升服務品質」,藉此為國內外旅客提供更優質的住宿環境。這項補助並非單純的財務支持,而是一項具有深遠戰略意義的政策工具,旨在加速台灣旅宿產業的數位轉型,提升營運效率,並優化旅客的整體體驗,從而鞏固並提升台灣在全球觀光市場的競爭力。

深入分析此政策,可以發現其背後更宏大的目標。觀光署將補助與特定的「智慧服務」技術掛鉤,特別是自助入住機,並強制要求業者將營運數據上傳至政府指定的數位系統 1。這項設計揭示了政府的長遠佈局:透過補助作為誘因,不僅是為了改善單一旅宿的營運,更是為了建立一個全國性的旅宿產業數據庫。此舉顯示,政府正從被動的政策制定轉向主動的數據驅動治理。未來,觀光署可利用這些即時、精確的數據,進行更科學的市場趨勢分析、遊客行為研究及資源分配決策,進而制定更具前瞻性與有效性的觀光發展策略。因此,參與此補助計畫的業者,不僅是技術升級的受益者,更是台灣觀光產業智慧化發展藍圖中的重要數據貢獻者。

1.2 核心補助要求速覽

根據「交通部觀光署獎勵旅宿業品質提升補助要點」第六點的規定,申請「自助式入住櫃台」補助的業者必須滿足一系列明確的條件。這些條件旨在確保補助資源能夠有效地投注於具備一定規模、管理系統化且能充分發揮智慧化設備效益的業者。

核心申請資格要求如下:

  • 適用對象:必須是依法取得營業執照或登記證的「觀光旅館業」或「旅館業」。

  • 規模要求:營業場所的客房總數需達到 20 間(含)以上 。

  • 背包客棧特例:對於以「背包客棧模式」(即以床位計價)經營的業者,若其客房數與床位數比例達到三倍以上,且總床位數達 60 張(含)以上,亦符合申請資格。此項特例顯示主管機關對於產業內多元經營模式的理解與支持。

  • 購置條件:必須是首次購置符合觀光署公告功能的自助式入住櫃台。此規定旨在鼓勵尚未導入此類技術的業者進行數位化升級,而非補助已使用者擴充設備。

  • 系統整合要求:業者必須已導入並使用「企業資源管理(ERP)」或「飯店管理(PMS)」等旅宿管理系統,以便後續能與自助入住機串接營運數據。這是確保數據能夠順利上傳至觀光署系統的技術前提。

為了協助業者快速進行自我評估,茲彙整以下檢核表:

表一:自助入住機補助資格自我檢核表

檢核項目 檢核內容 相關說明
1. 法定資格 您的旅宿是否為依法取得營業執照或登記證的觀光旅館業或旅館業?

依據補助要點第二點規定。

2. 業務類型 您的旅宿屬於「觀光旅館業」或「一般旅館業」?

民宿業者目前不適用此項補助。

3. 規模條件(二擇一) A. 您的旅宿客房總數是否達到或超過 20 間?

這是針對一般旅館業者的基本規模要求。

  B. (若為背包客棧)您的旅宿是否以床位計價,且客房數與床位數比例達 3 倍以上,同時總床位數達 60 張以上?

這是針對背包客棧模式經營者的特例資格 。

4. 購置狀態 此次申請是否為您的旅宿「首次」購置自助式入住櫃台?

補助以一次為限,旨在鼓勵初次導入。

5. 系統基礎 您的旅宿是否已導入並使用 ERP 或 PMS 等旅宿管理系統?

這是後續數據串接與上傳的必要條件。

評估結果:若以上所有必填項目(法定資格、業務類型、規模條件、購置狀態、系統基礎)的答案均為「是」,則您的旅宿具備申請此項補助的高度資格。

1.3 補助金額與範疇詳解

在確認符合申請資格後,業者最關心的莫過於補助的具體金額與涵蓋範圍。對此,補助要點有著非常明確的規範,理解這些細節對於業者的財務規劃至關重要。

  • 補助比例:補助金額為硬體設備實際支出費用的 80% 以內。這意味著業者仍需自行負擔至少 20% 的硬體成本。

  • 補助上限:每案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新臺幣 15 萬元。即使設備成本的 80% 超過此金額,最終核發的補助款仍以 15 萬元為上限。

  • 補助範疇:補助標的明確限定為「一台硬體設備支出費用」。特別需要注意的是,補助範圍不包含硬體設備安裝費」及「軟體費用」(如軟體授權、客製化開發、系統維護合約等)。

  • 補助次數:此項補助對象為首次購置者,且以一次為限

第二章:關鍵的第一步:申請「補助資格核定」

申請自助入住機補助的流程被精心設計為兩個主要階段。本章將深入剖析第一個,也是至關重要的階段——「補助資格核定」。此階段的目標是讓業者在完成主要投資後,能盡快獲得觀光署對其申請資格及所購設備合規性的正式認可,為後續的經費核銷奠定穩固基礎。

2.1 申請流程與時程規劃

整個申請流程具有明確的時間節點,業者必須嚴格遵守,以免錯失良機。最核心的時程要求是,業者必須在購置設備的當年度 12 月 15 日前,備妥所有文件,向觀光署提出「補助資格核定」的申請。這是一個硬性截止日期,逾期將不予受理。

將申請流程拆分為「資格核定」與「經費核給」兩個階段,是政府行政管理上的一種深思熟慮的風險控管機制。

  • 對業者而言:此設計避免了業者在完成長達三個月的數據上傳後,才發現因設備不符或文件疏漏等基本問題而被取消資格的窘境。第一階段的「資格核定」就像一道閘門,讓業者能先確認其最大筆的資本支出(硬體購置)是符合補助要求的,從而安心地進行後續的數據上傳作業。

  • 對政府而言:此機制確保了行政資源能集中用於監督那些已經通過初步審核、確認合規的業者。政府無需耗費人力去追蹤那些最終可能不符資格的申請案,從而提升了整體補助計畫的執行效率。

因此,業者應將「12 月 15 日」視為年度專案的關鍵里程碑,並提前規劃好設備採購、安裝、驗收及文件準備的所有流程,確保能在此日期前順利遞交申請。

2.2 強制性的硬體與軟體規格

要成功獲得補助資格,業者所購置的自助入住機不僅功能要強大,更必須完全符合觀光署公告的技術規範。這些規範是審核的剛性標準,任何一項不符都可能導致資格申請被駁回。

主要的規格要求有兩大方面:

  1. 功能符合性:設備必須具備「自助式入住櫃台應有功能一覽表」中所列的全部功能。這份清單詳列了從硬體組件到軟體介面的各項要求,是業者在採購時必須逐一核對的標準。

  2. 國產化要求:所使用的軟硬體系統及設備,必須是由「本國設立合法之公司」所開發。這項規定背後有多重考量。首先,它體現了政府扶植國內科技產業、鼓勵本土創新的政策導向。其次,也是更重要的一點,是基於

    資訊安全的考量。由於自助入住機將處理大量國內外旅客的敏感個資(如身分證、護照號碼),要求由本國公司開發,有助於確保數據處理流程符合國內法規,並降低個資外洩或被不當利用的風險。對於像松山科技這樣的台灣本土廠商而言,這項規定無疑是一大利多,也是其產品的核心競爭優勢之一。

為了方便業者在採購過程中進行有效的供應商評估與產品規格確認,特將官方要求的功能清單整理成以下查核表:

表二:自助入住機功能規格採購查核表

項次 必要品名 官方規格說明 供應商確認 (V) 備註
1 觸控螢幕 具備觸控操作功能之螢幕。  
2 控制主機 用於控制所有周邊設備的中央處理主機。  
3 房卡製卡機或密碼鎖列印機 房卡製卡機:需具備發卡、回收、讀取卡片內碼及寫入資料的功能。 密碼鎖列印機:需能列印客房密碼鎖之密碼。 業者可依旅館門鎖類型擇一或兩者兼具。
4 證件掃描機 (OCR或其他辨識模組)

需可辨識中華民國身分證(含 2020 年發行之新式身分證)、護照健保卡

此為關鍵功能,務必確認辨識精準度與速度。
5 熱感印表機 (ESC/POS)

需可列印發票證明聯,且條碼內容清晰可辨識。

 
6 多元支付設備

需支援信用卡、電子票證或行動支付至少 2 種以上的支付方式。

支援越多支付方式,對旅客越便利。
7 機台外殼 需能整合所有相關硬體的專業外殼。  
8 中、英 2 種以上語言 操作介面需具備中文、英文或更多種語言選項。 這是提升國際旅客體驗的基礎。

採購建議:業者在簽訂採購合約前,應將此查核表作為附件,要求供應商逐項確認其產品符合所有規格,並將此作為合約的一部分。這不僅能確保所購設備符合補助要求,也能在發生爭議時保障自身權益。

2.3 第一階段申請文件清單與準備指南

備妥符合規格的設備後,下一步就是準備申請文件。第一階段「補助資格核定」所需的文件相對單純,但每一份都必須仔細準備,確保內容正確無誤。

所需文件清單如下:

  1. 申請公文

    • 內容:一份正式的函文,發文給「交通部觀光署」,主旨應明確說明是為申請「首次購置自助式入住櫃台」補助資格。

    • 格式:應使用公司或商業的正式信函格式,並蓋上負責人印章及公司大小章。範本可參考觀光署公告的「附件一之二」。

  2. 申請表

    • 內容:填寫旅宿的基本資料(名稱、證號、代表人等)、自助入住機的廠商資訊、所使用的 PMS/ERP 系統廠商等。

    • 注意事項:旅宿名稱需與「臺灣旅宿網」上的登錄名稱完全一致。系統廠商資訊需填寫全銜。申請表內含切結書,需確認內容並蓋章。

  3. 觀光旅館業營業執照或旅館業登記證影本

    • 內容:提供主管機關核發的最新、有效的營業證照影本。

    • 注意事項:影本需清晰可辨,上面的公司名稱、統一編號等資訊必須與其他申請文件完全一致。

  4. 服務業者購置合約與發票影本

    • 內容:提供與自助入住機供應商簽訂的正式採購合約,以及交易完成後開立的統一發票影本。

    • 關鍵要點:合約中應明確載明自助入住機的規格說明,且內容需能證明其符合前述的「應有功能一覽表」。發票上應清楚列出品項為「自助式入住櫃台」或相關硬體設備,金額需與合約對應。

  5. 實際使用照片 2 張

    • 內容:提供兩張能清晰呈現自助入住機已安裝於旅宿營業場所(如大廳)並實際運作中的照片。

    • 拍攝建議:照片應能展現機台與旅宿環境的融合情況,最好能有旅客正在操作的畫面(需注意肖像權問題),或至少機台螢幕是亮著並顯示操作介面的狀態。照片品質應力求清晰,避免模糊或過暗。

  6. 其他相關證明文件

    • 內容:此為彈性項目,若有其他能輔助說明的資料可一併提供。例如,若供應商能提供其產品符合觀光署所有規格的官方證明文件,或其軟硬體為本國開發的聲明書等,皆可作為加分附件。

備齊以上文件後,務必在當年 12 月 15 日前,以郵寄或親送方式送達交通部觀光署,完成第一階段的申請程序。

第三章:成功的第二步:申請「補助經費核給」

當業者順利收到觀光署同意補助資格的核定函後,便進入了申請流程的第二個,也是最後一個階段——申請經費核給。此階段的核心任務是完成數據上傳的義務,並準備一套完整且嚴謹的核銷文件,以利最終款項的順利撥付。

3.1 資格核定後的關鍵任務:數據上傳

獲得補助資格不僅是一項權利,更伴隨著一項重要的義務:貢獻營運數據。這是整個補助計畫的交換條件(quid pro quo),也是政府推動產業數據化的核心手段。

根據規定,業者必須在收到觀光署發函同意日起,開始履行以下數據上傳要求:

  • 執行期間:需連續三個月(含)以上每月將相關營運數據上傳至「臺灣旅宿網」。

  • 技術路徑:數據的上傳必須透過 API 介接方式,由業者所使用的 ERP 或 PMS 系統自動串接至觀光署的數位系統。

  • 系統商資格:業者所使用的 ERP 或 PMS 系統,必須是觀光署公告核定的廠商之一。觀光署會定期更新合作廠商名單(如「附件二之一」所示),業者在導入或更換系統時,應確認該廠商是否在名單內,以確保數據串接的合規性。松山科技研發股份有限公司即為公告名單上的合格廠商之一。

這項數據上傳的要求,其背後的戰略意圖遠超乎單純的行政管理。政府實際上是在透過財政補助,鼓勵並引導業者參與建構一個全國性的、即時的觀光大數據平台。這些匯集的數據——涵蓋住房率、旅客來源、消費模式等——對於政府而言是極其寶貴的戰略資產。它能讓觀光署擺脫傳統的統計調查模式,轉而以近乎即時的數據為基礎,進行旅遊市場的動態監測、精準行銷策略的擬定,甚至是未來觀光基礎設施的規劃。業者上傳的每一筆數據,都在為台灣觀光產業的智慧化治理添磚加瓦。

3.2 經費核銷撥款流程詳解

當業者成功完成連續三個月的數據上傳任務後,即可啟動最終的經費申請程序。此流程雖然以文書作業為主,但其嚴謹度要求極高,任何細節的疏忽都可能延宕撥款時程。

撥款申請的標準作業流程如下:

  1. 確認數據上傳完成:首先,業者需向其 ERP/PMS 系統商索取數據上傳證明,確認已符合「連續三個月以上」的規定。此證明是後續申請的關鍵附件之一。

  2. 備齊所有核銷文件:依照觀光署的要求(詳見下一節),備妥所有財務、行政及成果報告文件。這是一個極其細緻的過程,需要會計與行政人員的密切合作。

  3. 填寫與覆核:仔細填寫每一份表格,並反覆核對所有文件上的資訊是否一致,特別是公司/商業名稱、統一編號、代表人姓名、金額等關鍵欄位。數字的準確性至關重要,各財務報表間的金額必須能夠相互勾稽、完全吻合。

  4. 正式發文申請:撰寫正式的申請公文(範本可參考「附件三」),連同所有備妥的核銷文件,一併寄送至交通部觀光署,正式提出經費核給申請。

  5. 靜待審核與撥款:觀光署收到文件後會進行審核。若文件齊全且內容無誤,便會將補助款項直接匯入業者指定的銀行帳戶。若有缺件或需補正之處,將會通知業者限期處理。

3.3 核銷文件全解析(第二階段)

第二階段的核銷文件多達十餘項,涉及財務、法務、行政及成果展示等多個層面。每一份文件都有其特定的目的與格式要求。以下將逐一解析,並提示準備時的注意事項:

  1. 申請公文

    • 目的:作為整份申請案的封面函,正式向觀光署提出撥款請求。

    • 要點:需在文中明確引用第一階段收到的「同意補助資格函」的發文日期與字號,以利案件的追蹤與串聯。

  2. 領據

    • 目的:作為業者領取款項的正式憑證。

    • 要點:補助金額需以國字大寫填寫,並清楚載明公司/商業全銜、統一編號、負責人等資訊。指定的匯款帳戶資料(銀行、分行、戶名、帳號)必須正確無誤,並附上存摺封面影本 1

  3. 支出憑證黏存單

    • 目的:用於黏貼原始支出憑證(即發票)的標準表格。

    • 要點

      • 發票類型:二聯式發票需黏貼「收執聯」;三聯式則需同時黏貼「扣抵聯」與「收執聯」。

      • 黏貼方式:由下往上,部分重疊黏貼,以 10 張為一單位。

      • 用印:經手人、會計、負責人等欄位必須蓋章,且應由不同人擔任。

  4. 交通部觀光署支出證明單

    • 目的:若因特殊情況無法取得原始單據時,以此作為支出證明。但在本案中,購置設備應有發票,此表單通常備而不用,或依承辦單位指示填寫。

  5. 接受交通部觀光署補助計畫總經費及分攤表

    • 目的:呈現整個計畫的總經費,以及觀光署補助款與業者自籌款的金額與比例。

    • 要點:計畫總經費 = 觀光署補助金額 + 業者自籌款。所有數字需精確計算,百分比加總應為 100%。

  6. 接受交通部觀光署補助計畫總經費支出明細表

    • 目的:詳細列出計畫總經費的具體支出項目、單位、單價、數量及總價。

    • 要點:實施項目應與申請內容一致(即自助式入住櫃台),並清楚標示經費來源(補助款或自籌款)。此表的總金額需與「總經費及分攤表」的總經費一致。

  7. 補助事項實支經費總額結報表

    • 目的:最終的收支對帳表,彙總所有收入(補助款、自籌款)與所有支出。

    • 要點:收入總額必須等於支出總額,確保帳目平衡。此表是財務審核的核心,需極度謹慎填寫。

  8. 經觀光主管機關核發之營業執照或登記證影本

    • 目的:再次確認業者的合法經營狀態。

  9. 各項切結書

    • 同項申請補助事項未曾受其他政府相關機關專案補助切結書:聲明此項購置未重複申請其他政府補助。

    • 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切結書:聲明自身是否符合利益衝突迴避法之相關規定(詳見第四章)。

  10. 公職人員之關係人身分關係揭露表

    • 目的:若業者或其相關人員屬於公職人員或其關係人,則需填寫此表進行身分揭露。若非,則免附此表。

  11. 執行成果報告

    • 目的:總結計畫的執行過程與成效。

    • 內容:應包含計畫執行單位、期程、內容、經費執行情形、計畫績效成果等。

    • 關鍵附件

      • 計畫執行前後對照資料:如照片、數據等,展現導入自助入住機後的改善。

      • 系統商所提供之數據上傳證明:證明已履行連續三個月上傳數據的義務。

      • 攝影著作授權使用書:授權觀光署使用業者提供的照片進行宣傳。

  12. 其他相關證明文件

    • 內容:如系統發票影本、指定匯款帳戶存摺封面影本等。

準備這套文件需要耐心與細心,建議業者指定專人負責,並在送出前進行交叉比對與覆核,以確保一次通過審核,順利取得補助款。

第四章:特別注意事項與法律遵循

在處理政府補助申請時,除了備妥行政與財務文件外,理解並遵守相關的法律規範同樣至關重要。特別是《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》,是所有申請者都必須嚴肅對待的一環。忽略此法的規定,不僅可能導致補助申請失敗,更有可能面臨高額罰款。

4.1 解讀《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》

《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》(下稱利衝法)的立法宗旨,在於建立公職人員執行職務的廉潔規範,防止其利用職權或身分,為自己或關係人謀取不法利益,從而確保公共資源的公平分配 。當私人企業或個人向政府機關申請補助時,就觸發了此法的適用範疇。政府機關在審批補助案時,必須確保決策過程不受任何不當的私人關係影響。

因此,在補助申請流程中,觀光署依法要求所有申請者必須簽署「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切結書」。這份文件的目的,是讓申請者主動聲明其自身是否具備利衝法所定義的「公職人員」或「關係人」身分。這是一個強制性的自我揭露程序,也是政府防範利益輸送的第一道防線。

4.2 何時需要填寫「關係人身分關係揭露表」?

這是在法律遵循層面,業者最容易感到困惑的問題。簡而言之,處理原則如下:

  • 情況一:非公職人員或關係人

    • 如果旅宿的負責人、董事、監察人、經理人等,以及他們的配偶、二親等內親屬,均非利衝法所定義的公職人員,那麼情況就相對單純。

    • 處理方式:只需在「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切結書」中,勾選「非屬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第 2 條或第 3 條所稱公職人員或其關係人」的選項,並簽名蓋章即可。在這種情況下,無需額外填寫和提交詳細的「公職人員及關係人身分關係揭露表」。

  • 情況二:是公職人員或關係人

    • 如果旅宿的相關人員符合利衝法對「公職人員」或「關係人」的定義,就必須進行主動且詳盡的身分揭露。

    • 處理方式

      1. 在「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切結書」中,勾選「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第 2 條或第 3 條所稱公職人員或其關係人」的選項。

      2. 必須另外填寫並提交「公職人員及關係人身分關係揭露表」

為了讓業者能更具體地判斷,以下將利衝法的關鍵定義轉化為實際場景:

  • 誰是「公職人員」?(利衝法第 2 條)

    • 場景示例:如果您的旅宿負責人,同時也是一位縣市議員、某政府機關的首長或副首長、公立學校的校長等,那他/她就具備公職人員身分。

  • 誰是「關係人」?(利衝法第 3 條)

    • 場景示例一(親屬關係):您的配偶是某政府部會的政務次長。即使您本人不是公職人員,但因為配偶的身分,您的旅宿即被視為該公職人員的「關係人」。

    • 場景示例二(職務關係):您的兒子(二親等以內親屬)在某國營事業擔任董事。那麼,由您擔任負責人的這家旅館,同樣會被認定為該公職人員(您的兒子)的「關係人」。

法律後果與重要提醒:

利衝法第 18 條明確規定,若違反第 14 條第 2 項「應主動據實揭露身分關係」的義務,將被處以新臺幣 5 萬元以上、50 萬元以下罰鍰,並得按次處罰 。這意味著,即使只是因為不了解法規而疏忽了揭露義務,一旦被查出,仍將面臨嚴厲的處罰。因此,業者在填寫切結書前,務必仔細檢視自身及企業相關人員的背景,若有任何不確定之處,應尋求法律專業意見,切勿心存僥倖。本報告在此特別強調此點,旨在為業者提供重要的風險提示,避免其因無心之失而蒙受重大損失。

4.3 避免常見錯誤與申請陷阱

綜合整個申請流程,許多申請案之所以失敗或延宕,往往並非資格不符,而是出於一些可避免的行政疏失。以下彙整了最常見的錯誤與陷阱,供業者作為最後的檢查清單:

  • 時程管理失誤

    • 陷阱:未能在購置當年度 12 月 15 日前提交第一階段的「資格核定」申請 。這是最常見也最致命的錯誤,一旦錯過,當年度即失去申請資格。

    • 對策:將此日期設為專案的「硬截止日」,並倒推所有工作時程。

  • 採購規格不符

    • 陷阱:購買了外觀新穎但功能不全的自助入住機,例如,證件掃描器無法辨識新式身分證,或僅支援單一支付方式,未能滿足「至少 2 種以上」的要求 。

    • 對策:嚴格使用「表二:功能規格採購查核表」作為採購依據,並在合約中載明規格要求。

  • 文件不齊或資訊不一

    • 陷阱:提交的申請文件中缺少某一份表格;或各份文件上的公司名稱、統一編號、地址等基本資料有細微差異(如「有限公司」與「股份有限公司」之誤)。

    • 對策:建立文件檢核清單,在提交前由不同人員進行交叉比對,確保所有資料的完整性與一致性。

  • 財務報表勾稽錯誤

    • 陷阱:在第二階段核銷時,「總經費及分攤表」、「總經費支出明細表」與「實支經費總額結報表」三者之間的數字無法對平 。

    • 對策:所有財務報表應由專業會計人員填寫與審核,確保帳目邏輯清晰、數字準確無誤。

  • 數據上傳義務未履行

    • 陷阱:獲得資格核定後,因故未能完成連續三個月的數據上傳,或中途斷線,導致最終無法申請經費核給 。

    • 對策:與合格的 ERP/PMS 系統商保持密切溝通,確保數據鏈路的穩定,並定期索取上傳紀錄作為備查。

  • 法律遵循疏忽

    • 陷阱:對自身或關係人身分判斷錯誤,應揭露而未揭露,觸犯利益衝突迴避法 。

    • 對策:誠實、嚴謹地對待利益衝突迴避切結書,若有任何疑慮,寧可從嚴認定並進行揭露,或諮詢專業人士。

第五章:結論與策略性建議

本報告詳細剖析了交通部觀光署針對「自助式入住櫃台」的補助申請流程。從資格評估、時程規劃、技術規格、文件準備,到最後的法律遵循,旨在為旅宿業者提供一份清晰、實用且具備高度可操作性的行動指南。

5.1 補助申請流程總結

為便於業者快速掌握全貌,茲將整個申請旅程歸納為以下流程圖:

階段一:資格準備與申請(購置當年度 12 月 15 日前)

  1. 自我評估:使用「表一」確認是否符合申請資格(法定身分、規模、首次購置、系統基礎)。

  2. 謹慎採購:依據「表二」的功能規格要求,向本國合法設立之廠商採購符合規範的自助入住機。

  3. 備妥文件:準備申請公文、申請表、營業執照、購置合約與發票、實地照片等第一階段文件。

  4. 提出申請:於截止日期前,向交通部觀光署正式遞交「補助資格核定」申請。

階段二:履行義務與核銷(收到核定函後)

5. 等待核定:接收觀光署的資格核定函。

6. 數據上傳:自核定函發文日起,透過合格的 PMS/ERP 系統,連續三個月以上,每月將營運數據上傳至臺灣旅宿網。

7. 準備核銷:備齊領據、各式財務報表、切結書、成果報告(含數據上傳證明)等第二階段所有核銷文件。

8. 申請撥款:向觀光署正式遞交「補助經費核給」申請。

9. 領取補助:經審核通過後,補助款項將匯入指定帳戶。

5.2 善用政府資源,提升產業競爭力

交通部觀光署的此項補助,其意義遠不止於一筆一次性的財務補貼。業者應將其視為一個策略性的契機,一個在政府支持下,加速自身轉型升級的催化劑。

透過降低導入新技術的財務門檻,政府實際上是在賦能旅宿業者,使其能夠:

  • 優化旅客體驗:提供 24 小時不間斷、多語言、零接觸的入住及退房服務,滿足現代旅客對效率與隱私的需求。

  • 精簡前台運營:將櫃檯人員從重複性的行政工作中解放出來,轉而投入更高價值的賓客關係維護與個性化服務。

  • 降低人力成本:在勞動力日益短缺的市場環境下,智慧化設備能有效緩解對前台人力的依賴,特別是在夜間或離峰時段。

  • 掌握營運數據:自助入住機與 PMS/ERP 系統的結合,為業者提供了捕獲、分析營運數據的強大工具,有助於實現更精準的定價策略與客源管理。

對旅宿業者而言,是一項投資未來、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明智決策。這不僅是財務上的減負,更是與政府共同推動台灣觀光產業邁向更高品質、更智慧化未來的具體行動。

最新申請訊息以觀光署網站公告為主,網址如下:
交通部觀光署獎勵旅宿業品質提升補助要點